
目 录
1
教育随笔
少年欢乐暴雨中 王小平
朗诵比赛后记 陈佳伟
2
散文雅舍
谈“味道” 阮宁宁
3
诗歌回廊
红船 张志强
少年与诗 高一(8)班 黄若萱
4
古风雅韵
为福安一中学子勤勉求学而作
李铃泉
蝶恋花·过富春溪畔 陈曼山
5
品读经典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高一(1)班 郭冉晞
6
习作天地
那声音,常在我心中
初一(6)班 林桢婧
有诗,有词
高一(10)班 吴长虹
本固枝荣,妙手自成
高二(10)班 陈欣欣
君子务本,本立而“妙”生
张林华
7
五育通感
舞蹈:畲乡红嫂情 朱思静 吴贞
插画:碎片 高一(10)班 雷雨晨
教育随笔:
少年欢乐暴雨中
朗诵比赛后记
陈佳伟
散文雅舍:
谈“味道”
阮宁宁
诗歌回廊:
在百年前的今天
一只泊于浙江嘉兴南湖的
红船
悄悄隐藏了自己的歌谣
它轻盈的船体
负载起了泰山的重量
船浆轻摇 向湖心
一份伟大的纲领
一份惊天动地的宣言
在水声中抒写
在刺破迷雾的朝阳中诞生
激动 激动
它想用浑厚的歌喉放声大唱
但不能 四周有狼
它用低沉、缓慢而激昂的声音
宣读 中国的前途
它的目光从未如此深远
踏实和明亮
啊
红船虽轻,
却托起大地的情感
红船虽小
却酝酿伟大的理想
红船虽平凡
却构画壮丽的事业
红船虽朴素
却放射神圣的光芒
我不禁沉思
从南湖的红船到共产主义的红船
这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从偏僻乡村到现代化文明中国
这之间有多少风云动荡
这一切
自红船分娩了
亲爱的党的那一天
便把追求真理的历程
告诉了大地的每一个方向
今天 我们深情祝福
红船的生日
我们追想它的苦难与奋斗史
更遐想着它未来的辉煌
今天 面对中华的沧桑巨变
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我们都是红船的孩子
在同一艘大船上航行
有共同的使命 信仰
在齐心划着大浆
既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又托举着崭新的希望
少年与诗
高一(8)班 黄若萱
初秋,天色冰凉;
这是序曲,亦是篇章。
梧桐叶站满枝头,
它不记得过往。
少年踮起脚,身影修长。
她看见野花压满枝头,
沿着狂野生长;
她看见简陋的秋千架,
已挂满了藤花。
夕阳被树影剪碎,
落在眼里;
她把自己揉碎,
夹在诗里。
电风扇吱呀
她在日记本里想象星空
灯火缱绻的夜里,
疲惫爬上了窗棂。
朦胧间的纸笔,
写下不甘放弃。
(指导老师:张志强)
古风雅韵:
为福安一中学子勤勉求学而作
李铃泉
品读经典: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离柳坞,度回廊,孤芳自赏。一路行来,过清堂,茅舍,堆石为垣,编花为门,终至栊翠庵。道袍一袭,绮罗纨绵不肯沾身。槛外,人倚梅花,梅花倚人,倚与不倚都零落;人似梅花,梅花似人,似与不似亦奇绝。
习作天地:
人人都喜欢追求自由,可没有约束的自由是放纵,没有方向的自由是迷茫。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让我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却也奋力朝着目标前进。
六岁那年,我与古筝结缘。最初仅仅是觉得好玩,但在无数次跌倒再爬起之后,古筝,已然成为我心灵上的寄托。每当我拨动琴丝,那声音如淙淙泉水淌过我的耳旁,洗涤我的心灵;像柔柔春风抚摸我的面颊,温暖我的心房。
“这题到底要怎么解啊……”我将手指插进发间,烦躁地将错误的计算过程划去,随手就将笔摔到桌上,一看时间,十点半了,我与这题“搏斗”近一个小时,可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我一气之下将书合上,心想:睡吧睡吧,对一道题这么执着干嘛,大不了到时候评讲认真听就行了嘛。我转过头正要收拾书包,突然看到古筝,它静静地横躺在架子上,不言不语。可是白天练习的曲子《战台风》那气势磅礴的曲调突然跳进了我的脑海,码头工人们共同抵御台风的无畏无惧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战台风?战台风!这紧张激烈的曲子似乎在告诉我: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付出努力,怎么能成功?我重新坐回桌前,翻开书本,深吸一口气,继续演算。在解答出正确答案的一刹那,我突然明白古筝给予我的另一个意义。
除了学习上,在生活中古筝也像一位严师陪伴着我。
那天,妈妈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得金奖啦!”“嗡”的一声,我感到血液一下子涌上脑袋,浑身发热,整个人飘了起来。随后几天的练习,我开始偷偷地开小差。结果,在一周后的试听会上,我弹错了好几个音。老师失望的眼神像一枚钢钉扎进了我的心,令我羞愧难当。就在坐立不安的时候,《渔舟唱晚》那悠然自得,闲适自在的曲调飘到耳畔——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晃动的水波上,渔人缓缓归来。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是呀,比赛的胜利已经属于过去,我应该做的是继续好好练习,不断争取新的突破,而不是沾沾自喜,那只会让我止步不前。从那以后,我扎实地完成每一天的基础练习,向着更高峰攀登。
古筝,它是一个古老的乐器,但它不仅仅只是乐器,我爱它曲调柔和,音韵含蓄,我更爱它琴声悠悠,常留我心。它让我不惧风雨,不畏将来,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篇考场命题作文《那声音常在我心中》,小作者从自己与古筝相伴的时光中,撷取两个片段,讲述悠悠古音中的成长故事。在这里,古筝是严师,更是好友,与小作者相知相伴。结尾部分用寥寥数语既点明古筝的重要意义,又做到首尾呼应。全文语言流畅而优美,情感细腻而真挚,值得一读。
有诗,有词
高一(10)班 吴长虹
老家卧室里有个上了锁的柜子,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摞作业簿。看得出有些年头了,拿出来瞧时,轻轻一碰,暗黄的封面便颤颤巍巍地掉落了一角。翻开来看,略微泛黄的纸上满是笔力遒劲的字,都是爷爷笔迹。
这一叠作业簿可是爷爷的宝贝,搬了几回家都没少一本。上面记着的全是爷爷自己写的打油诗,一字一句皆是爷爷张扬的青春。有情窦初开的青涩,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概,更有攒了数月零钱终于买到一本诗集的欢欣雀跃。儿时翻看只觉好玩,现在再看,就好像通过这些文字我穿越时空,领略了爷爷年轻时的风光。
爸爸说,受爷爷的影响,他的青春里处处是诗词的足迹。看一场雨,赏一场花开,爷爷教他用诗词在日记里记录一天的心情;考试考差了,爷爷就用励志的诗词催他奋进,最常说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连表白时,也是爷爷支招,一句“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便收获了妈妈的芳心。直到现在,他还会不时在朋友圈里用诗词分享日常。
我的人生,从懵懂到花季,诗词就像我的影子。晴空万里她和我寸步不离,昏天黑地我开一盏灯唤她陪伴。
同学的口袋里都有单词本,我的口袋里还会有一张便签纸,上面端端正正地抄着一首诗,或一阕词。宿舍书架上满满码放着《人间词话》、《重温最美古诗词》、《迦陵诗词讲稿》等等。熄灯后,偶尔窝在被子里,开着手电筒照出一方静谧的诗词天地。最喜欢坐在窗台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抱枕,享受着一卷书一壶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每当这时,我心底总是油然而生一种幸运,正如严歌苓所说的“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英文句子时,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的那种幸运。也像她认为的那样“太好的‘诗词’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常常回味、反刍,汲取它的营养。
还有我的弟弟,别人家的宝宝胎教放儿歌,弟弟的十个月是在我录的诗词音频陪伴中度过的。弟弟刚学会说话,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教他读诗词,就像小时候爸爸妈妈教我那样。我念一句“白日依山尽”,弟弟晃头晃脑、奶声奶气地跟一句“白讷依三际”,满脸得意的神色。我也给他讲讲诗词背后的故事,说说李白走过的大好河山,谈谈元稹和白居易这对好朋友......看着弟弟眼眸中的光亮,我心里就生出美好的希冀,希望诗词能给他快乐的童年,希望诗词能给他美好的青春,希望诗词能给他如影随形的陪伴,直到很远,很远。
捧起一卷诗词,就容易忘记时间的流逝。在春日曦光中,在夏意蓬勃时,在秋风萧然里,在冬季暖阳下,读到一襟夕照,或是满窗月来。我与渊明共赏秋菊绕篱,在喧嚣人境寻一份“心远地自偏”的安宁;我与苏轼并肩徐行,在世事浮沉中学会“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我与毛主席同立橘子洲头,心中澎湃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激情......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的声音,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情,但诗词让我领略了大千世界的万种风情。如床前洒下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落音花酒之间 ,穿过一字一句和我相见。
那个出口成对、落笔成文的年代,是个连风都可以化作诗的年代。这个诗词的国度,在经历了诸多风雨后,仍浸润着诗词的芬芳。何其有幸,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何其有幸,我们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何其有幸,我们的青春里,有诗,有词。
本文视角独特,取一家三代人读诗做词的文化生活为题材,不仅写出个人的精神自足,更体现出优良家风的承传,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文章立意深刻,写出诗词已然超越了单纯的爱好,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于构建出一片精神的绿地。诗风词云飘浮于字里行间,优美文字的背后是小作者诗意盎然的内心,读者不可不察也。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练写佳作】
文章富有思辨性,语言较为严谨,清晰明了地论述了本手和妙手之间的关系,列举时事热点人物谷爱凌、罗翔等人的事例,较为贴切地论证本手的重要性,最后联系国家发展,再次强调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教师下水作文】
面对棋局,有的人踏踏实实从“本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未尝没有妙手偶得的惊艳;而有的人急功近利,热衷追求“妙手”,处处想要出奇制胜,难免根基不稳,最终沦为“俗手”。人生如棋,棋如人生。面对人生的大棋,我们应当从“本手”开始,在肥沃的基础土壤上培育出美妙的创造之花。
我们常常只惊艳于《兰亭序》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却忽略了王羲之“墨池”边的勤学苦练;我们常常只惊艳于“水花消失术”,却忽略了全红婵每天数百次的练习;我们常常只惊艳于《只此青绿》的“精妙绝伦”,却忽略了王希孟的苦心孤诣与舞蹈队员们的艰辛付出……是啊!我们总是惊艳着他人的“妙手”,也忽略着他人为此“妙手”而付出的无数次“本手”的工夫,总是错误地认为那些“妙手”只是幸运之神的偶然眷顾,总是错误地以为不从“本手”开始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如果说每一个高难度进球是科比的“妙手”,那么每天在洛杉矶凌晨四点钟开始的练习就是他的“本手”;如果说每一段精彩的对话是海明威的“妙手”,那么一次又一次的手稿修改就是他的“本手”;如果说每一次触摸星辰是航天人的“妙手”,那么无数次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艰苦训练就是航天人的“本手”……哪一个人成名成家的“妙手”只来自幸运之神的垂青呢?哪一个团队成就辉煌的“妙手”只是唾手而得的呢?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可是,很多人恰恰只把奇崛当成了寻常,只把艰辛看成了容易。多少人以奇奇怪怪的“丑书”博取眼球就自诩超越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呢?多少人写几句尖酸刻薄的话就自以为鲁迅再生呢?多少人做几句自以为惊世骇俗的“屎尿”打油诗眼里就没有了李白杜甫呢?……这些人看似创新,实是欺世盗名、哗众取宠;看似热衷于“妙手”,其实早已失去了“本手”的根基沦为“俗手”而不自知。不亦悲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世间没有无本之木,也没有无源之水。反过来,木的生长,是本的追求;水的奔向远方,也是源的向往。如果说,没有“本手”的“妙手”,像根本不固的木与泉源堵塞的流,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那么没有“妙手”的“本手”同样缺乏灵动的创造力,也不能得到境界上的提升。只有在本手中出妙手,在妙手中见本手;在基础中出创造,在创造中见基础,才能长期稳定地发展。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面对时代这盘大棋,我们都必须务于“本手”,生出“妙手”,才能做好时代的执子人。
君子务本,本立而“妙”生。
五育并举:
(编导:朱思静 吴贞)
原创舞蹈《畲乡红嫂情》作品说明与欣赏
峥嵘岁月,闽东党组织屡仆屡起,始终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前仆后继,为闽浙赣乃至中国革命事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闽东优秀儿女舍小家顾大家,在硝烟战火的洗礼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1933年6月,作为中共福州市中心市委秘书长的女共产党员曾志,被选为福霞县委书记,派往闽东协助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国民党保安团为了抓捕红军,在闽东一带展开了清剿,曾县委所在的畲族山村,也没能幸免。一位好心的畬家嫂子,扶起因病虚弱不堪的曾志,准备撤离,可怀里孩子却拖延了她们奔跑的速度。畲嫂思虑片刻,毅然决定把孩子放在草丛中,背起曾志迅速往后山安全地带撤离,最后成功脱险。她那无比高尚的举动,一直使曾志感叹不已,终生难忘。
都说,打仗是男人的事业。可偏偏有这些优秀而平凡的女性,她们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真理,不惧刀山火海,在战场上尽显英雄本色!她们是盛开在闽东大地上的畲豹花,漫山遍野,鲜艳夺目!
整个舞蹈就是根据革命战争时期《畲嫂救曾志》这个故事展开的。舞蹈一开场,在苍茫的暮色中,伤员们从战场上退下,他们有的互相搀扶着,有的背着伤员,步履艰难蹒跚。但是,当一听到战斗的号角,他们又以最顽强的姿态,迅速地集结在一起,再次投入新的战斗!面对枪林弹雨,他们毫无畏惧,舍身成仁。战场的后方,畲嫂放下了年幼的孩子,背起受伤的曾志……重新奔赴战场的曾志和战友们一起打赢了战斗,作为一个英雄被大家高高托举起;而畲嫂正在焦急地寻找着她的孩子,终于,她欣喜若狂,在草垛里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舞蹈的最后,曾志向畲嫂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994年的时候,曾志回到阔别多年的福安参加闽东苏区创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她才知道那个畲村叫小坑,那位畲家嫂子的名字叫蓝金妹,可惜的是,那位朴实而伟大的畲嫂已经离开了人世……曾志一直遗憾没有机会当面和畲嫂郑重地说声谢谢。所以,在舞蹈的最后我们设计了这个军礼,可以说是替曾志老前辈弥补了她一生的遗憾。
福安一中舞蹈团的同学们,以铿锵的步履,展现了革命者前仆后继、捍卫真理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再现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已经到来!节目最后定格的军礼,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与缅怀!洋溢在同学们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皆在舞姿中得到尽情绽放、升华!
用色彩铭记人们以爱相拥的瞬间
END
供 稿|福安一中《灵谷文苑》编辑部
刊名设计|刘江楠
封面设计|何 俊
初 审|陈曼山
复 审|陈 雄
终 审|陈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