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夏,向前方
2018届高三(12)班 姜和丰(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九月,暑气欣然逗留,燥热未消,盛夏的影子尚余,秋的脚步姗姗来迟。我斜倚着车窗,极力沾染玻璃上几点沁人心脾的凉意,晕眩不止。大巴终缓下了它的脚步,在黑黝黝的道路上停泊,不远便是轻染霓虹的福安。我不知为什么直立起身子,挺得笔直、笔直,眩晕的感觉如墨般宕开,继而消散。我心中倏地漫起漂泊无依的飞鸟终归于巢的眷恋,背上的包都不由得轻了几分。
仿佛冥冥之中的感召,我不由得在手机里写下:“旅人卸下沉重的行囊,却又准备动身,他的眼里已经有了远方和他乡。”
“背起行囊”的日子要从七月数起。刚刚结束了期末考,不由分说的,我便随着大流转战竞赛。背上背包走出灰砖黑瓦的状元楼,浅听鸟鸣蝉啸,我颇留恋似的回望了一眼奋斗了一个月的地方,又觉得自己有些做作而好气的一笑。七月,状元楼在阳光倾撒下显得神圣而庄严,四面萦绕着的朗朗书声,应和着书声的打闹也不绝于耳,让楼外的人心生几分感叹:这便是青春,便是痛苦而又美好的高三。沿石径路过尚青的枫香,踏着几片不合时宜的孤寂的叶,乘着意犹未尽的热浪,我们一行人径直来到办公楼五楼。这里,将承载我们这个夏天所有的拼搏与梦想。
五楼的会议室有些过于宽敞,散布十几个人之后依然显得冷清。燥热在冷风吹拂下渐渐平息,我放下包,走向角落的窗子。在那里,可以竭尽全力透过枝叶掩映,窥见一小块操场和一点教学楼的影子。窗内窗外,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屋内的清凉让人忘却屋外的炙烤。奋笔疾书,埋头苦干,日复一日,我们享受着夏天不应该有的清凉,都不知外面是何许模样。唯有恍惚出神间,思绪翻飞至校园另一端的状元楼,想着费尽心思想让自己心平气和而不得的同学们,紧紧攥着手中那让他们尚余一丝生机的小风扇,在炎炎夏日乞求一点清凉。感受着汗流浃背的粘连与干涩,忍着头昏脑涨费力看懂书本上的一个个字,我不禁心生惭愧,加大力度投身到眼前的书页之中。
屋内的寂静让人忘却屋外的喧闹。本专精于嬉戏的我们着了道似的竟日不语,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不堪重负的大脑仍在鞭笞下高速运转,目光也只聚在眼前的一尺三分地,偶而兴起翻翻身旁堆叠的写尽思索却不得善终的草稿,内心泛起烈阳般的焦灼。手边一本本三四百页的书细数着已经流逝的岁月,我却陷入了更深的迷惘,包裹着对自己之前未曾努力的愧疚与自责,以及对自己尚孱弱的双脚无法踏上前路的担忧。我在书页上写下无数激励自己的话,让自己干涸的精神泛起兴致,又一如既往地钻研起毫无头绪的难题。
不知不觉间,高三开学前的军训已悄然来临,我们作为局外人,不约而同地挤在小小的窗前,勉力看操场上几十人簇成一股的力量在烈日下无所畏惧,坚定前行。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晒个几分钟皮肤便红得可怕,一整天更是会毫不留情地扯下一层皮来。但操场上的口号声穿云裂石,竟像给这炎夏的赞歌,汹涌着青春的热浪。
“这太阳,太吓人了,幸好不用去军训啊。”
“不过……倒还是有些遗憾。”
没有让内心的波澜嚣张太久,我们又不约而同重回到冰冷的桌前。
时间已经不多了。
几周后,临行前,我们偷偷藏匿在树荫底下潜行,穿过石径枫香,回到久别的状元楼,但却发现已人去楼空,偌大校园也只剩我们的形影。没有多余的再见,我们就此踏上属于自己的征途。不管结局怎样,我们用这个夏天写下了拼搏,写下了十七岁不算躁动的青春,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远方,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于此夏,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