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后教、少讲精练”的高三复习课模式
高三复习课一般采用“先考后教、少讲精练”的基本框架,包括“预习-先考-后教-再考-强固”几个环节,一般以单元(章节)为单位,用一周或更多的课时来完成。这是“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三的具体运用,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各学科要把“先考后教、少讲精练”的基本框架与本学科特点相结合,探索本学科特色的复习课具体形式和方法,不要生搬硬套。
(1)课前预习。由于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思考,在复习课前学生在导学案指导下的自主完成预习,解决学生自己可以掌握和完成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内容,为复习课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复习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的要求:各学科在学年初要认真制定高三总复习计划并将高三总复习计划告知学生,每周应将下周复习计划提前告知学生,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好预习和复习,也更好地与教师配合。预习题尽可能收回批改,没有条件批改的应该在教学前做必要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的要求:先在预学案的指导下,根据老师的预习要求,做好预习、回顾与思考,完成预习题,并通过学习小组尝试自行解决问题。
(2)教前检测(先考)。上复习课时,应该先做教前检测暨“先考”,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实际情况,暴露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后教”更具针对性,重点更加突出,避免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集中时间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提高复习课效率。
教的要求:“先考”的试题应该全面覆盖该部分内容的高考考点,指向性明确。“先考”的试题必须收回批改,通过批改反馈,掌握学情,“后教”要对症下药,提高“后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先考”一般以课或者节为单位安排,一份“先考”的课堂检测题的题量一般以30分钟或40分钟内完成为限度。
学的要求:对检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先进行订正与反思,大胆地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不要依赖,不要等待。
(3)互动研讨(后教)。“后教”就是通过合作学习、点拨讲解、归纳拓展等步骤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解决的实情和高考的难度和导向要求,做恰当的归纳、提升和拓展以及必要的理论思考。“后教”使用多少时间,各学科应根据学情和教学任务灵活安排,可以是半节课时或一节课时,也可以多于一节课时。这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思维碰撞、智慧闪光的活泼生动的过程,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实现生生互动,解决学生合作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点拨讲解实现师生互动,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归纳拓展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实现知识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教的要求:一要做到少讲,就是要少讲废话,以“三不讲”为前提;二要讲好,既要讲得精到,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三要灵活把握,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难度大、理论深奥的内容,该多讲的还是要多讲。
学习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提出问题,与老师、同学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
(4)效果测试(再考)。“再考”就是要检测“后教”的效果,一般以单元或者章为单位安排一次,题量一般以40分钟内完成为限度。
教的要求:“再考”的试题应该重点面向“后教”的内容,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必须根据“后教”的实际情况来编题或选题即由备课组教师自编自组,不要采用针对性不强的习题。“再考”的试题必须收回批改,通过批改反馈,进一步掌握学情,提高“强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的要求:同学们务必对再考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订正与反思,不要依赖,不要等待)。
(5)强化巩固。在“再考”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暴露的新问题,通过“强固”来解决;“强固”就是要通过补缺补漏、重点巩固等强化手段基本解决该部分的问题,争取做到周周清;对于易混易错或容易反复的问题,再通过月考的针对性滚动考试、不断跟进来强化巩固,争取做到月月清。
教的要求:一般安排在课时内解决,也可以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和课外辅导来解决,但一定要做到周周清、月月清。
学的要求:要有周周清、月月清的紧迫感,不要有等待松懈的心理,守株待兔是没有出路的,只能在竞争中落伍。
(6)课后精练。就是要有配套的适量的课后作业,必须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
教的要求:一是每天各学科有少量的课后作业,但各科要严格控制题量,以不影响、不占用学生正常的预习时间为前提;二是在周末不上课的前提下,每周各学科要一份适量的周末作业,但要以周日晚上自习前能完成为前提,不能影响周日晚上对下周内容的预习。
学的要求:要培养自己限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提高作业效率,在每晚第2节预习课前完成作业,做到预习与作业统筹兼顾,学科安排。在计划的时间内完不成作业、影响到预习的时候应该先保证完成预习。预习时间和作业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但不能以牺牲预习来保证完成作业。图示: